為了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發展,目前對于高風險人群開展了全面的核酸或血清學檢測。檢測范圍的擴大出現了各類不同的核酸和血清學結果,需要結合臨床表現來科學判斷患者傳染性和感染階段。
新冠病毒感染后自潛伏期開始即有傳染性:感染后1周左右,患者出現呼吸道為主的相關癥狀,病毒核酸載量達到高峰,傳染性也達到頂峰;同時分泌大量病毒抗原,誘導抗體表達。感染后2周左右,血清IgM抗體快速升高,IgG抗體也開始出現,病毒核酸和抗原開始下降。感染后3周左右,IgM抗體水平達到峰值,IgG抗體穩步上升,同時病毒核酸和抗原快速下降至檢測水平以下,傳染性逐步消失。感染4周以后,患者處于康復期,IgM抗體開始下降,IgG抗體的穩步上升,核酸檢測陰性,傳染性消失。目前的研究發現新冠的IgM抗體持續時間一般在1~2周左右,IgG抗體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。
當前的確診標準還是根據核酸結果來判定,發病早期,核酸陽性,傳染性強;感染3周以后,病毒核酸載量逐步下降,傳染性消失。但感染早期核酸檢測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,樣本的采集方式可能影響核酸檢測結果。有少數患者感染早期咽拭子反復檢測陰性,但肺部影像學和癥狀有進展時,更換檢測樣本如肺泡灌洗液等可以增加陽性率。感染后期檢測到的核酸可能僅為片段,不具有傳染性。抗體檢測也存在著局限性,可能存在假陽性抗體,還是需要根據臨床表現、核酸檢測結果等來綜合判斷。
因而對于可能的核酸和血清學結果總結如下:
IgG陰性、IgM陰性、核酸陽性——感染初期患者,傳染性強
IgG陰性、IgM陽性、核酸陽性——發病早期確診者,傳染性強
IgG陽性、IgM陽性、核酸陽性——發病中后期確診者,有傳染性
IgG陽性、IgM陰性、核酸陽性——感染后期患者(病毒攜帶者),傳染性低
IgG陽性、IgM陰性、核酸陰性——康復患者,無傳染性
IgG陽性、IgM陽性、核酸陰性——發病期患者(需復查核酸),可能有傳染性
IgG陰性、IgM陽性、核酸陰性——感染初期患者(需復查核酸),可能有傳染性
IgG陰性、IgM陰性、核酸陰性——健康未感染者,無傳染性
(本文作者系傳染病學專家、全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,境外抗疫醫療專家組后方支持團隊專家)
(本報記者 孫國根 整理)
分享到: